
纵观当今世界,俄乌、巴以、巴阿,多地冲突无疑吸引了全球目光。 然而,也正是值此之际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10月17日在白宫的一场演讲中,再次将自己塑造成力挽狂澜的“和平总统”。 他豪掷出一份堪称“前无古人”的和平成绩单,声称自己结束了八场战争,功绩已超越所有前任,尤其将炮火猛烈对准前任总统拜登,直斥正是因为拜登的“愚蠢”才开启了战争。
首先,骂拜登这事儿吧,特朗普没上任的时候就经常干,上任之后更是肆无忌惮。 这次发言,特朗普不批“政策失误”,也不批“判断错误”,而是骂拜登“愚蠢”炒股配资王,直接把拜登的政策和“开启战争”划等号。 “要是当初我在白宫冲突就不会开始。” 这句看似简单的断言,背后是特朗普一贯的政治策略,也就是将错综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博弈,极端简化为两个领导人之间能力的对决。 在他构建的叙事里,没有历史积怨、没有北约东扩、没有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,只有一个“强大精明”的自己和另一个“软弱愚蠢”的拜登。
这种极具煽动性的归因,完美契合了他的个人政治品牌,即一个能用“交易艺术”解决任何问题的强人。 当然了,这风格一点儿不让人意外,因为这很特朗普! 按照这位总统的风格,他就是要把复杂的国际局势,简化成个人能力的对决。 可问题是,攻击完拜登,特朗普这份看似辉煌的成绩单,究竟有多少含金量? 针对特朗普这一说法,英媒BBC对其上任以来的一系列外交成绩进行了总结,并最终确实总结出了八场“调停”。
表面来看,从以色列与哈马斯,到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,特朗普确实参与了许多国际冲突的“调停”,仿佛全球热点都在其弹指间烟消云散。 然而,问题在于,其中一些冲突只持续了几天,有的甚至没有结束战斗,一些和平协议能否持久更是巨大的问号。 首先,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,这是特朗普最具实质性的成果之一。 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签字仪式炒股配资王,确实推动了双方达成和平协议,尽管亚美尼亚亏到姥姥家去了,但还是让两国维持了停火现状,也让领导人公开为其提名诺贝尔奖。 专家认为,这一“高光时刻”值得肯定。
其次就要数到以色列与哈马斯。 特朗普因斡旋人质交换而广受赞誉,然而,布鲁金斯学会专家迈克尔·奥汉隆一针见血地指出,这只是“一项重大但非常脆弱的成就”。 核心问题在于,如哈马斯放弃武力、加沙未来治理等问题均未解决,距离真正的和平遥遥无期。 至于以色列与伊朗。 美国的介入确实导致了事实上的停火,但专家明确指出,对于“永久和平或如何监测伊朗的核计划,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”。 这更像是一场按下暂停键的休战,而非战争的终结。
而除了以上三者,其他五场所谓的调停中包括了:巴基斯坦与印度、塞尔维亚和科索沃、卢旺达和刚果(金)、泰国和柬埔寨、埃及和埃塞俄比亚。 尽管特朗普声称,以上五场调停均是在美国斡旋下达成的,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? 印度外交官就直接打了美国的脸,他称停火是印巴两军通过现有渠道直接会谈的成果,这是直接否认了美国的关键作用。 卢旺达更直接,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协议后,马上互相指责对方违反规定,M23的叛军也继续在刚果境内发动袭击。
至于埃及和埃塞俄比亚,这二者之间甚至不存在“战争”,只存在围绕尼罗河大坝的长期争端,特朗普虽表态介入,但双方至今未达成任何正式协议。 所以啊,纵观特朗普这八大“功绩”,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和平丰碑,而是一个经过精心包装的政治叙事。 其中混杂着短暂停火、未交战国、脆弱协议和夸大其词的邀功。 而在此基础上,当这份充满水分的“和平成绩单”与颇具争议的“诺贝尔和平奖提名”纠缠在一起时,特朗普精心策划的“自我造神”运动就达到了最高潮。
在历史上,美国曾有四位总统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。 有这种过往打底,从2016年的第一段总统任期开始,特朗普就对诺贝尔和平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,还吐槽:“奥巴马明明什么都没做就得了诺贝尔奖。” 在今年的诺贝尔奖开奖之前,他也曾不止一次的强调自己的“和平成就”,认为自己对和平的贡献已经超越了以往那些诺奖得主,话里话外都是一番赶紧给我颁奖的意思。 然而,极具讽刺意味的是,尽管特朗普渴望得奖之意溢于言表,但今年的诺奖却颁给了“玛丽亚·科里娜·马查多”。 消息一出,大伙儿大惊,纷纷发问:这人究竟是谁?
答案是,这人是美国一直养在委内瑞拉的反对派,诺奖评选委员会或许认为把奖给了美国的小弟,就等于变相承认了特朗普阵营的“功绩”。 可问题在于,他们万万没想到,这套人情世故的剧本,在特朗普这里完全行不通,因为特朗普的核心人设就是,自己应该是永远的“唯一主角”。 所以,当马查多满怀感激地宣布“要把这个奖献给特朗普”时,这记马屁可真拍在了屁股上。 在特朗普看来,这无异于说:“老大,您的奖,我先替您领了!”这肯定不能忍。 所以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,他才会忽然借题发挥,对拜登大加批判的同时,大肆吹捧起自己来。 可在他沉迷于自我标榜的同时呢?他真的引领和平了吗?
要我说,这场围绕“和平”展开的闹剧,却最终让“和平”二字变成了最大的输家。 因为不管是特朗普还是诺奖委员会,“和平”一词已从崇高的理想,堕落成了一个任由政治因素打扮的小姑娘。 特朗普需要“和平总统”的人设来包装他的政治品牌,诺奖委员会需要“和平奖”的权威来维持其超然地位,唯独和平本身,似乎无人在意。 这出闹剧最讽刺的一点或许是:全世界都在争论谁配得上和平奖,却没人真正在乎如何为这个动荡的世界带来一丝真正的和平。
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